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高职高专单位简介
【历史沿革】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其源头可追溯到前清末季“废科举,兴学堂”的年代,即1907年的归绥师范学堂,是为呼和浩特地区师范教育之始。1922年改为绥远师范学校,其后几经辗转、几次更名,直到1945年迁回原址,进入蓬勃发展时期。195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普通师范大专生。2000年9月,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并入呼和浩特教育学院。2002年,由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呼和浩特职工大学、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大学四所院校合并组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004年至2006年,又先后接收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和浩特铁路局分校、呼和浩特铁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内蒙古技师培训学院,2020年又接收了呼和浩特市卫生学校,至此完成了十校合并。学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与时代、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始终不渝培养人才,被誉为“教师的摇篮”“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遍布全国,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新时期,学校建成自治区级优质校和示范校,综合实力在全区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院校训】
学校合并组建后,确立了“明德修身,格物致知”的校训。“明德修身,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为:育人为学以淬厉人格敦品立德为纲,以成就高明笃实之才为目,塑造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劳动者。
【机构、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16个系(部)、3个教辅部门、13个行政处室、2个群团机构。现有招生专业62个,涵盖了15个高职专业大类、16个科类。有国家骨干专业4个、重点建设专业6个、自治区品牌(重点)建设专业9个、自治区示范专业群6个。学校有4个专业承接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2个专业、2门课程承接“专业与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
【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134.5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5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2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8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461.42元/生,馆藏纸质图书117.16万册,期刊1200多种,电子图书27TB,电子期刊8000多种,阅览座位2400个。校园网覆盖全院教学科研和办公生活区,在自治区首家引入了CRP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有校内实训基地228个,校外实训基地238个,其中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2.01亿元,工位数4740个,校内年使用频率超623万人时。
【招生就业】
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809人。2019年招生达到4790人,是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中招生计划数最多、完成情况最好的学校,2016年以来平均计划完成率为97.7%,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4%以上。
【人才队伍】
现有教职工1180名,其中专任教师780人,生师比13.75:1,特聘外籍客座教授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学位占比68%,其中有博士学位3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有国家行业名师1人、国家和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0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0个、自治区级教坛新秀9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5人,入选自治区“511人才培养工程”2人,获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1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特聘专家”1人、企业“客座教授”11人、行业企业一线人员为“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
【校企合作】
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合力于2015年成立了“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2019年更名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联盟”。2019年开始与自治区第一批首家国有产教融合型试点培育企业国网蒙东电力公司开展“双元制”订单培养,打造了校企合作标杆。合作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双元教材,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学制,通过以赛促教,积极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并获奖。企业支付定向生培养费、设立企业奖学金、毕业后分配到企业所需岗位。真正落实了“三教”改革内容。在企业挂牌成立“教师工作站”,企业在学校挂牌成立“企业家工作站”,开创了师资共育的新模式。学校与国网蒙东电力、内蒙古新特硅材料、呼铁局、内蒙古中草药协会等150多家企业和地方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创了“校企紧密合作,共育共赢”的合作新局面。
【科学研究】
学校始终坚持走产学研用结合的道路,以科研促进人才成长,以科研推动教学深化改革,以科研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整合智力资源,全面推动科研能力提升。学校设有5个研究机构,5个学术团体,3个重点实验室。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68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项175项;取得国家专利54项;出版专著、教材414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其中,SCI3篇,EI22篇;获得政府、企事业单位经费支持2000多万元。完成应用技术研究13项,实现技术转化7项,其中《紫薯花青素提取工艺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建成中试阶段生产线,年产值超210万元,被评为教育部高校优秀产学研案例,并获首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社会服务】
学校设有“一所、两站、二十基地”。2015年,内蒙古技师学院并设于我院,开展技工培养和培训。学校专设培训部、开放教育部,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社区服务、继续教育。主要承担首府及周边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认定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奥鹏教育为一体的学历教育等工作,培训、鉴定、认定工种达20多个,年培训能力达1.5万人次以上。近三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33544人次。社区教育发展为19个学习中心,成立15个“电大书屋”,并已延伸至呼市旗县区。社会服务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巾帼家政培训示范基地”“2018年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优秀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优秀盟市级教师培训机构”,入选首批27个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是自治区唯一一家。
同时,学校通过技术咨询、举办讲座、参与企业科研攻关等多种形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学校勇担社会责任,对接帮扶困难地区,为扶贫点开展就业创业和技术培训,将国家专利项目引入扶贫点,努力实现技术转化,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对外交流合作】
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历史悠久,对外合作办学专业数及规模居全区同类院校之首。2007年以来,先后与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工业大学合作举办学历教育项目。目前自治区在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9个项目中,我院占有6个。结合区域重点产业打造和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实现年招生增长一倍。现有在校生895人,累计毕业学生1829人。累计聘请外籍教师55人次,现有特聘外籍客座教授7人。学校是陆海新通道职教国际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成员单位。学校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积极为“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目标】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修身,格物致知”校训,按照“巩固优势、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发展的第一要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创优势、以需求扩规模、以创新上水平的发展理念。新时期,科学谋划提质培优、“双高校”、本科院校一体推进发展思路。目前,我院正日益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基地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