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子”,国自然要“宽进严出”!

国自然“严进宽出”的管理模式,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设立“初衷”。“严进”徒增内卷、“宽出”鼓励“创新”。国自然不断提高的准入门槛,让项目成了学者的考核晋升的“敲门砖”。在结题环节的宽松“把关”,又是否真正做到了助力科研发展。当严进宽出与鼓励创新的分歧日渐被放大,NSFC究竟是一个“帽子”还是一个“项目”?

一、国自然“严进宽出”与设立初衷“背道而驰”

国自然基金的“严进宽出”,简言之,在申请阶段,以严格的评审过程筛选出高质量和创新性的项目;在项目执行和结题阶段管理则相对宽松。

首先,在“进”的环节,评审严格、名额有限可能导致漏掉一些具有潜力的项目。

一是为保证项目资助“雨露均沾”,各个方向、各个学科项目的立项名额很“紧张”。据某圈内知名机构有发文表示:“同一个单位同一口子上会太多,必须淘汰若干;同一研究方向上会太多,必须淘汰若干;同一课题组上会太多,必须淘汰若干”,让无数学者难逃“炮灰”命运。

二是“严进”可能会把更多青年科研人员“拒之门外”。对于青年科研人员而言,尤其是刚刚起步的学者,他们往往缺乏显赫的学术头衔或丰富的发表经历,出于国自然评审的“标签效应”让更多本来具有潜力、高价值的项目“中途夭折”。长此以往,学者们争先拿项目、冲考核KPI,助长了学术圈的“恶性内卷”之风。年年获批的项目“虚假繁荣”造成了学术生态“劣币驱逐良币”的系统性困境。

其次,在“出”的环节,缺乏项目后期监督评估,让获批项目的结题转化不了了之。不少科研人员不重视项目执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拖延进度、降低指标,也让项目出现“效率低、重复研究、结题时堆砌成果”等不良现象。据一位医学科研界专业人士透露,“一般来说,很少听到项目结不了题”,其中原因就在于“结题只看你发表的文章有没有挂基金号,而对于文章本身与基金申请时的内容相关性,并没有严格的考量。也就是说,只要在项目执行期内有文章发表,再给文章挂上基金号,基本上就能结题。”

事实上,当基金项目被作为刚性指标过度使用时,获批科研项目的意义被异化成学者们“抢项目、拿基金”的学术GDP考核标准,国自然项目的“帽子”属性反而被进一步放大。

换言之,“严进”与“宽出”并没有形成基于任务导向的项目“申请—执行—结题”全程目标约束体系。这与国自然集中精力实现项目科研进展的设立初衷,在本质上是背道而驰的。

二、“宽进严出”的可取之处

反观“宽进严出”,则更符合国自然的设立“初衷”。一方面,“宽进”强调降低国自然准入门槛,扩大科研学者的资助机会,确保资源向优秀的申请者倾斜。目前,国自然项目的竞争异常激烈,许多有潜力的项目因资助有限而无法进行。面对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做大蛋糕、并把蛋糕分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另一方面,“严出”强调要在项目立项后及结题阶段设立相应“评估标准”,让国自然回归“项目”本身,提高整体项目质量促进科研繁荣。国自然作为基础科学领域资助的“风向标”,是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的资助部署的关键,要把科技资源投向最具创新活力的科技人才上,“宽进严出”成为保障“项目”含金量、利于科技资源充分涌流的“更优选择”。

三、国自然改革已有“宽进严出”苗头

值得注意的是,国自然目前的“改革尝试”,已经初步显示出“宽进严出”的趋势。首先,在“怎么进”上,放宽门槛成为当前改革的主要方向。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规模,将资助项目数占比保持在45%以上”、“放宽年龄限制”、“不设职称、学历限制等措施,着力破解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最近,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在接受《国家科学评论》专访时,就明确提到:国自然人才项目改革要“支持中国最有活力的一线科学家,不断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窦贤康表示:“为了使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更有活力、更贴近科研一线,我们还希望在各个层面加大青年科研人员的参与度。2023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45岁以下专家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

其次,围绕“怎么出”,目前国自然改革也有监管趋于严格的倾向。今年4月,国自然首次对杰青项目进行结题分级评价,其中41个项目取得显著进展获得加倍延续资助,9个项目被评为执行情况“差”。在“出”的层面对获批项目进行分级评价,监督项目执行情况与实际科研进展,对结题有了更明确的“质量要求”。

在窦贤康接受专访时,针对国自然应该“怎么出”,有了更为明确的“期望与要求”:

一是在成果转化层面,窦贤康提到要联合省市、企业、行业部门等联合基金项目,以多元资助助力“优秀科研人员围绕“题目”背后的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二是在被问及国自然未来的改革计划时,窦贤康表示:将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一期)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汇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的优秀成果,形成成果库,另一方面收集和发布企业需求,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同时依托科学基金仪器类、重大、重点和联合基金等项目,加强地方协作,“推广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实现成果有效转化,助力地方科技经济发展。”同时依托科学基金仪器类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等基金设计,“推广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实现成果有效转化”。

写在最后

在严进宽出管理模式下,国自然的已有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从国自然角度出发,优化项目资助体系,确保资源向优秀的申请者倾斜,项目的“进与出”同等重要。始终以高效的人才资助模式助力人才资助良性发展,助推科技创新发展,“宽进严出”或许会是国自然下一阶段的“理想备选”。当然,我们也呼吁进行更多的政策改革,为广大科研学者创造一个更为包容和支持的科研环境。

声明

蔚青学者注明稿件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系转载,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欢迎作者与我们来函联系。稿件来源标注为“蔚青学者”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归蔚青学者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者以其他方式的复制发表,已经获得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需注明稿件来源:蔚青学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