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校长时代来临!一文讲透:高校为什么青睐院士当校长?

近期,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峰会议在广州市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出席大会并致辞。据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官网显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同时出任两所高校校长一职。

近年来,高校人事密集调整,院士出任校长并不罕见。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有34名院士成为校长。其中,2022年履新的“院士校长”数量最多,至少有19人。

最近,就有不少高校迎来了“院士校长”:

多所高校迎来院士校长

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同志出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2024年4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澜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2024年4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受聘担任河南农业大学校长。

2024年3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2024年3月7日,宁波诺丁汉大学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谢心澄正式就任该校校长。

据广州南方学院官网2月27日更新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汤涛已任广州南方学院校长。

……

放眼全国,目前多数顶尖大学校长都是两院院士,比如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在粤港澳大湾区同样如此,其中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则同时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校校长。

院士影响力逐渐“下沉”,地方高校领导层中也有了院士身影。

深圳大学在2022年迎来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一年后,该校党委书记李清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大由此成为广东唯一一所书记校长“双院士”的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创建的新型大学。当前,校长薛其坤、副校长杨学明以及代理副校长顾东风、贾金锋,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阵容强大。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是由“中国芯片首富”虞仁荣先生捐资100亿筹建的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该校长则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陈十一担任。

院士出任大学校长的背后

各地高校纷纷引来院士“坐镇”大学领导层背后潜藏着何种深意?顶尖科学家和大学治理者双重身份,会有何种奇妙化学反应?又给大学改革发展带来什么新变化?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能够获得“院士”头衔的科研工作者,无一不是对国家科技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在各自领域拥有崇高的地位——

清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李路明长期从事神经调控工程技术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临床应用,带领团队历时20多年,成功研发系列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骶神经刺激器及脊髓刺激器,取得了系统性的原创成果。

南科大校长薛其坤是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同样曾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奖项;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作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院士曾获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姜澜院士长期从事飞秒激光制造研究,是我国激光制造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校校长张立群院士为橡胶材料专家,主要从事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绿色橡胶材料和特种功能橡胶材料研究,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履新大学校长,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等层面上带来诸多变革。比如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牵头创办、并出任大学校长的西湖大学,在施一公的带领下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全新实践。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院士当校长,可以提升大学的影响力、知名度,院士个人利用其在科研领域的影响力,带动学校相关领域发展。

“院士在科研和学术上做到了‘高峰’,眼界和境界高,见识广,担任校长统领学校学科发展具备重要优势。”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说。

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表示:“从创新发展层面来说,创新需要平台支撑,而高校是创新人才聚集的最主要平台。高校引入院士,可以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从人才梯队培养来说,一个院士,背后往往是一个研究团队,高校有了院士的带领,可以培养带动更多团队的成长。从高校自身建设来说,院士有很强的学术影响力,是国内科研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高校有了“院士校长”,可以提升高校的交往层次,高校的影响力会得到大幅提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很多高校希望选择一个更有影响力的校长来提高自身地位,而院士具有某些优势,例如在科研领域走在前面,可以带动学校相关领域发展。

“但院士能不能做好校长,还需要实践来检验。”储朝晖认为,高校聘请院士做校长,应充分考虑到其专业方向和优势特长,是否与本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相吻合。院士校长身兼“学者”与“高校治理者”的双重角色,具备过硬的科研学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学术实践和大学管理层面上,院士校长能充分利用其撬动的专业资源推动高校发展,这也是目前,院士校长频出的主要原因,未来应该会也有越来越多的院校选择院士“坐镇”高校领导层。

然而,对于“院士校长”的双重身份,社会上也存在些许声音:“院士就一定是优秀校长吗?”

“院士老板当校长了,我的课题还归我吗?”

“术业有专攻,一心搞学问,人情世故不想理,做管理,很难不碰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能做好学术研究,不代表能管理好大学。院士与校长实际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一个是专业科研技术岗,一个是管理岗。

平衡好学术科研与高校管理这两幅担子并不轻松,毕竟,管理一所大学,与开展学术研究是两回事。兼顾科研与管理,这是每一位“院士”校长都需思考的问题。

声明

蔚青学者注明稿件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系转载,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欢迎作者与我们来函联系。稿件来源标注为“蔚青学者”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归蔚青学者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者以其他方式的复制发表,已经获得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需注明稿件来源:蔚青学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